有馬大家說

   

L四、馬 說

名人、典籍並稱者

(一)詩人並稱者:

1.詩人李白杜甫二人的合稱,李白詩風屬浪漫派、杜甫詩風則是社會寫實派。  

2.詩人王維孟浩然二人的合稱,詩風皆為「田園派」。  

3.指中詩人劉禹錫白居易,因二人時相唱和故並稱之,作品皆屬社會派。  

4.詩人元稹白居易的合稱,二人才學相匹敵,繼承杜甫寫實詩風,詩皆尚平易,且時相酬答,故時人稱之。

(二)詩人特殊稱號者:

1.李白。其詩風與為人都豪放奇特,飄逸如仙,被賀知章稱為「謫仙」,故後人稱李白為「詩仙」。  

2.李白。其年輕時,愛好劍術,仗義任俠,「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贈從兄襄陽少府皓),因年輕時很能擊劍,又充滿了游俠思想,故稱「詩俠」。  

3.最傑出的詩人,指杜甫 文人極為推崇杜甫,故尊其為「詩聖」。  

4.杜甫的作品能反映時代,記敘史實,故稱之為「詩史」。  

5.王維。字摩詰開元進士,玄宗時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為「右丞」。工詩,善書畫,蘇東坡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畫山水重渲染,為畫家南宗之祖。晚年營別墅於輞川,投身大自然並潛心修佛。王維性本好佛,晚年信奉尤篤,故有「詩佛」之稱。  

6.劉禹錫。在中時代,他的詩獨樹一幟,成就較高。所作短篇較長篇為好,其樂府小章「語語可歌」,尤為人稱道,時人白居易曾稱他為「詩豪」。 蘇軾黃庭堅等對他也很推崇。

(三)宋代文人並稱者:

1.宋代文人蘇軾辛棄疾二人的合稱,風格皆為「豪放派」。  

2.蘇軾和弟子黃庭堅二人的合稱,風格皆為「豪放派」。  

3.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二人的合稱。  

4.儒二朱熹,其學皆以主敬存誠為主,世稱「 之學」。  

5.宋代 蘇洵與二子蘇軾蘇轍皆有文名,世稱為「三」。

(五)南宋 朱熹禮記中的大學中庸二篇,合以論語孟子,稱為「四書」,並為之章句集注。或稱為「四子書」。

與馬有關的俗諺運用

1.(諺語)比喻人不知自己的缺點,一如「猴子不知屁股紅」。  

2.(諺語)比喻辦事免不了偶生差錯。  

3.(諺語)比喻做事情要先有計畫和準備。  

4.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5.比喻對事情漠不關心。  

6.比喻不受拘束的人。  

7.(諺語)比喻人心的善惡,須經時間的考驗才能得知。  

8.(諺語)說話算話,不再反悔。  

9.(諺語)指人看見馬外形太瘦就誤以為牠不是一匹千里馬;看見人一時貧困就認為他沒有本領。勸誡世人不可因貧賤而忽略他人真實的才能。  

10.形容車馬絡繹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

寫出成語中的人名

1.(歇後語)一鼓作氣。曹劌春秋 曹沬。他認為作戰全憑勇氣,擂第一通鼓,戰士勇氣旺盛,再而衰,三而竭。後比喻振作勇氣。  

2.同「握髮吐哺」,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王祥自幼喪母,繼母不慈,極盡刁難之事,然仍非常孝順。母欲食魚,天寒地凍,解衣臥冰求魚;母思黃雀炙,黃雀自入,雙親終被的孝行所感動。  

4. 孫康因家貧,常利用雪光讀書。後用以形容在困境中勤苦讀書。  

5.同「名落孫山」,相傳孫山應試,考中最後一名,與其同往的鄉人兒子落選。回鄉後,鄉人問兒子考中沒有,孫山回答:「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6.秦朝末年,項羽鴻門宴請劉邦時,項莊藉表演舞劍想刺殺劉邦。於是張良至軍門,樊噲問情況如何時,張良回答道:「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後遂以項莊舞劍指在表面事物之下隱藏了另外的意圖。  

7.同「舉案齊眉」,東漢 孟光送飯食給丈夫梁鴻時,總是將木盤高舉,與眉平齊,指夫妻互敬互愛的故事。  

8.春秋 季札北過君,君愛季札劍,季札為使上國,未獻,然已心許之。後還至,雖君已死,不背其承諾,乃解劍繫其冢樹而去。後傳為重友誼、守信用及弔唁亡友的典範。  

9.莊周在夢中幻化為蝴蝶,在天地間遨遊,逍遙自在,不知何為莊周。忽然醒來,發覺自己仍是莊周。後以此比喻人生變幻無常。  

10晉朝 殷羨,字洪喬,生性孤高,行事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曾奉命出任豫章太守,臨行,都下人士託他帶信件百餘封。行經石頭渚時,他將所託信件全部投入水中,道:「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後比喻書信寄失。亦作「洪喬擲水」。  

11.(歇後語)大眼瞪小眼。張飛的眼睛很大,針孔很小。張飛穿針比喻僅能大眼瞪小眼,而毫無辦法。  

12.曾參的兒子欲隨妻到市場,妻為阻止兒子前往,就哄說回來將為他殺一頭豬。等到妻回家之後,曾子便殺了一頭豬,表示對兒子的信用。  

13.潘岳,字安仁西晉中牟(今河南省 中牟縣東)人。美姿儀,出洛陽道,婦人嘗縈繞投果。為文詞藻絕麗,尤長於哀誄,有悼亡詩,為世傳誦。後孫秀誣以謀反,族誅。亦稱為「潘河陽」、「潘安」。  

14.戰國蘇秦未被秦王錄用,回家受到家人冷落,因而發奮讀書,打瞌睡時即用錐刺大腿,苦讀多年有成。後以蘇秦刺股比喻發憤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