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Categories
My Links

« 磨難=機會 | 守望相助 多點關懷 »

從期待到欣慰的過程
parents | 15 四月, 2009 12:06
 文/Bubu 

  我發現要說動父母用實作來帶領孩子並不難,難的是,要他們相信任何教養工作都是希望工程,要持續努力,無法一蹴而就。

 

  我最害怕聽到爸爸媽媽們問我:「我們回家也按照你說的方法做了,為什麼孩子就不能像你說的那樣乖,或者能自動自發?」我仔細想想,那只不過是幾個星期或一兩個月的時間,而父母竟然覺得自己的耕耘已到了該收割的時候了;我才明白大家對速成教育的渴望。

 

  家事教養成效的快慢,跟家庭的生活形式與節奏有一定的關係。每個孩子都在家庭中長大,因此,父母比任何人適合擔任家事導師。除了教會孩子工作的習慣與技巧之外,還有一項更重要的意義:父母親自示範良好的生活品質。

 

  我的母親今年八十歲,直到現在,她仍然對如何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有好品質而努力。母親的自律精神與多才,從小就贏得我們無限的敬佩。不久前,我們家人相聚聊天時,哥哥還摟著媽媽的肩膀說:「我從小到大,還沒有看過一個比您更愛乾淨、更會理家的媽媽!」

 

  在生活中,父母要先檢視自己的工作方法與習慣,才能在教導孩子家事時提供好的建議。比如:請仔細想一想,你在整理水槽裡待洗的碗盤時,腦中的工作邏輯是什麼?任由東西雜七雜八的放,搬過來、挪過去的將就著工作,還是先大致分類一下,挪出寬敞一點的位置,使工作順暢些?這些工作條理,你能否清楚的跟孩子分享?如果不能,你會不會覺得錯過了教育孩子的寶貴機會?這些道理另外找時間正襟危坐的跟孩子解說,會更有效果嗎?

 

  親子廚房中發生的事,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清潔問題或一個烹調活動,但是有的父母會藉此向孩子分析優先順序與效率的關係。這種教育可以使孩子了解,人並不是坐在書桌前才思考;生活中,沒有思考習慣的人就沒有效率可言,生活可能因此過得一團糟。

 

  我曾經教過一些孩子做家事,發現如果能鼓勵他們以思考的方式來學習,這樣的過程就不會只停留在技藝的模仿。孩子靈活的腦筋通常會帶來許多意外的驚喜。

 

  比如,我教他們以左右的斜刀刻一朵香菇花,兩刀必須會合得乾淨俐落,花朵才會漂亮有神。對多數人來說,右刀通常容易得多,左刀就顯得生硬、不容易掌握。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孩子的時候,我看到有一些小朋友會仔細想一想,然後把下完右刀的香菇轉一百八十度,讓不易精準的左刀立刻變成右刀;聰明得讓我想為他們拍手喝采。

 

  在親子廚房中,我建議父母一定要用精確的語言為孩子仔細說明,然後再分步驟示範。一如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學校中能遇到一位教學有方的好老師一樣,我們自己在家事的教學或生活的教育上,也要先努力當一位言教、身教並重的好老師。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9/03/13 家庭版**本網頁各連結標題及連結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歡迎進入參觀國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