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邂逅了一隻毛毛蟲]毛蟲大家邂

◆教學資源 引用 (0) 發表迴響   

毛蟲大家邂

 

[青鳥就在身邊 ]青鳥大家找

◆教學資源 引用 (0) 發表迴響   

青鳥大家找

 

L三、青鳥就在身邊

為俗諺下註腳

1.(諺語)打人的人反過來喊救人,比喻顛倒是非。  

2.(歇後語)沒安好心眼。黃鼠狼喜食雞,故比喻人不懷好意,別有居心。  

3.(諺語)比喻自找麻煩。  

4.(諺語)比喻嘴硬心軟。  

5.受人恩助、不思圖報。比喻人忘恩背義。  

6.不管功業或名利,都未有任何成就。比喻一無所成。  

7.(歇後語)得來全不費工夫。指歷盡艱辛,連鐵鞋都磨穿也找不到,而後忽然碰見所要尋找的人或物。比喻事有湊巧。  

8.(歇後語)漸入佳境。意謂甘蔗愈近根部甜度愈高,故愈吃愈甜。  

9.乾旱已久,喜得甘霖。比喻宿願得償,欣喜若狂。  

10.(諺語)比喻苦盡甘來。  

11.比喻貪心不足。  

12.本為寫景詩句。後多用以比喻絕處逢生,忽現轉機。  

13.睜大眼睛望著天空。比喻無可奈何。  

14比喻反覆無常。  

15.比喻弱肉強食。  

16.比喻對事情尋根究柢。  

17.比喻表裡不一,欺騙矇混。  

18.(諺語)比喻對未來沒有計劃,得過且過。  

19.不論年紀多老,始終抱持著勤學不倦的學習態度。  

20.(諺語)比喻自不量力。  

21.(諺語)比喻事出必有因。  

22重視帽子、鞋子而忽略頭和腳。比喻輕本重末、本末倒置。  

23.(諺語)比喻飛來橫禍。  

24.(歇後語)無濟於事。在火熱的鍋上灑水,馬上就蒸發了,表示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  

25.(歇後語)碰釘子。古代天一黑即關上城門,以防盜賊,直到天明才能打開城門。比喻人自找沒趣。  

26相傳狐狸能變成人形,但尾巴無法變換,若掩藏不住而露了出來,則使人得知。比喻壞人現出本來面目,原形畢露。

義近、義反詞之辨識

1.好高騖遠:指一味的嚮往高遠的目標而不切實際。  

2.貌合神離:表面上彼此很切合,實際上心思不一樣。  

3.門可羅雀:漢朝 公官居廷尉時賓客盈門,失官後門前冷落,可張網捕雀。後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從擁有權勢到離開政治中心後門庭冷落、賓客稀少的景況。  

5.藏頭露尾:形容言多隱諱,舉止畏縮的樣子。  

6.窮途潦倒:形容走投無路,失意不得志。  

7.始終不渝:自始至終,都不改變。指意志堅定。  

10.鳳毛麟角:比喻稀罕珍貴的人、物。  

11.大發雷霆:比喻發怒、大聲責罵。喜不自勝:高興得不得了。  

15.唯我獨尊:相傳釋迦牟尼一出生時,即朝四方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後用來形容人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自慚形穢:比喻自愧不如。  

16拾人牙慧:牙慧,言談間流露出的智慧。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獨樹一幟:幟,旗幟。比喻自成一家,獨具風格。 

17.知足不辱: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羞辱。

[馬說]良馬對翻譯

◆教學資源 引用 (0) 迴響 (4)   

良馬對翻譯

作者

岳飛,字( 鵬舉 ),是宋代抗金名將。著有( 岳鄂王文集 )

題解

◎作者藉著和宋高宗談論到良馬的對話,來分辨( 賢才 )興( 庸才 )的差別,除了闡明賢才( 自重自愛 )的道理,也寄望宋高宗能辨識忠奸,善用良才。

本課名稱為『良馬對』;本來『對』是回答尊長的問話,這裡的『對』有對話、對辯的意思,所以本文的文體是屬於對話體、對辯體,也就是論說文。

既然是對話體,那麼文章就是問話、對話的形式,因為對方是皇帝,所以岳飛不能用真正辯論的態度,只好藉物寓意,希望國君知道如何辨識真正的賢才。

岳飛他用映襯對比的手法,以劣馬襯托良馬的難能可貴,而牠們之間的差別就在於能不能自重自愛。

本文形式上以四六句居多,且用了不少排比句,顯得井然有序,寓事理於趣味之中,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仔細地體會一下作者設喻說理的妙處。

翻譯

帝問岳飛曰:「卿得良馬否?」

皇帝問岳飛說:「你得過良馬嗎?」

對曰:「臣有二馬,日啗芻豆數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即不受;介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不幸相繼已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躍疾驅,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

岳飛回答說:「我曾有兩匹馬,每天幾斗的飼料,喝十斗的泉水,但不是精美乾淨的就不吃;披上鞍甲奔跑,起初不很快,等到跑了一百里,才奮快速奔跑,從中午到黃昏,還可以跑二百里,卸下鞍甲,不喘氣也不流汗,好像沒事的樣子。」不幸這兩匹馬接續地死了。我現在所騎的馬,每天吃的不過幾升,吃飼料也不選擇榖類,喝水不選擇泉水,繮繩還沒拉好,就跳起來急速奔跑,才跑一百里,就用盡了力氣而流汗喘氣,幾乎快要死的樣子。劣馬的這種情況,顯示它吃得少,容易滿足,喜好逞強容易力盡,是才能低下的劣馬。

帝稱善。

   皇帝稱讚他說得很好。

[馬說]馬說翻譯

◆教學資源 引用 (0) 迴響 (4)   

馬說翻譯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世上有伯樂,然後才有日行千里的良馬。日行千里的良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是有上等的好馬,只有淪落養馬的人手下,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房,不能憑藉日行千里而著稱天下。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馬,一餐有時候要吃完一石的糧草。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牠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食牠。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得不飽,沒有充足的力氣,牠的才能美質也就無法表現在外,甚至連像普通的馬有基本的水準尚且辦不到,如何能要求牠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不用正確的方法駕馭牠,胡亂餵養而不能使牠充分發揮才能,馬兒嘶鳴卻不明白牠的意思,卻拿著馬鞭站在牠面前說:「天下沒有日行千里的良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的不識千里馬啊!

[馬說]有馬大家說

◆教學資源 引用 (0) 發表迴響   

有馬大家說

   

L四、馬 說

名人、典籍並稱者

(一)詩人並稱者:

1.詩人李白杜甫二人的合稱,李白詩風屬浪漫派、杜甫詩風則是社會寫實派。  

2.詩人王維孟浩然二人的合稱,詩風皆為「田園派」。  

3.指中詩人劉禹錫白居易,因二人時相唱和故並稱之,作品皆屬社會派。  

4.詩人元稹白居易的合稱,二人才學相匹敵,繼承杜甫寫實詩風,詩皆尚平易,且時相酬答,故時人稱之。

(二)詩人特殊稱號者:

1.李白。其詩風與為人都豪放奇特,飄逸如仙,被賀知章稱為「謫仙」,故後人稱李白為「詩仙」。  

2.李白。其年輕時,愛好劍術,仗義任俠,「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贈從兄襄陽少府皓),因年輕時很能擊劍,又充滿了游俠思想,故稱「詩俠」。  

3.最傑出的詩人,指杜甫 文人極為推崇杜甫,故尊其為「詩聖」。  

4.杜甫的作品能反映時代,記敘史實,故稱之為「詩史」。  

5.王維。字摩詰開元進士,玄宗時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為「右丞」。工詩,善書畫,蘇東坡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畫山水重渲染,為畫家南宗之祖。晚年營別墅於輞川,投身大自然並潛心修佛。王維性本好佛,晚年信奉尤篤,故有「詩佛」之稱。  

6.劉禹錫。在中時代,他的詩獨樹一幟,成就較高。所作短篇較長篇為好,其樂府小章「語語可歌」,尤為人稱道,時人白居易曾稱他為「詩豪」。 蘇軾黃庭堅等對他也很推崇。

(三)宋代文人並稱者:

1.宋代文人蘇軾辛棄疾二人的合稱,風格皆為「豪放派」。  

2.蘇軾和弟子黃庭堅二人的合稱,風格皆為「豪放派」。  

3.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二人的合稱。  

4.儒二朱熹,其學皆以主敬存誠為主,世稱「 之學」。  

5.宋代 蘇洵與二子蘇軾蘇轍皆有文名,世稱為「三」。

(五)南宋 朱熹禮記中的大學中庸二篇,合以論語孟子,稱為「四書」,並為之章句集注。或稱為「四子書」。

與馬有關的俗諺運用

1.(諺語)比喻人不知自己的缺點,一如「猴子不知屁股紅」。  

2.(諺語)比喻辦事免不了偶生差錯。  

3.(諺語)比喻做事情要先有計畫和準備。  

4.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5.比喻對事情漠不關心。  

6.比喻不受拘束的人。  

7.(諺語)比喻人心的善惡,須經時間的考驗才能得知。  

8.(諺語)說話算話,不再反悔。  

9.(諺語)指人看見馬外形太瘦就誤以為牠不是一匹千里馬;看見人一時貧困就認為他沒有本領。勸誡世人不可因貧賤而忽略他人真實的才能。  

10.形容車馬絡繹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

寫出成語中的人名

1.(歇後語)一鼓作氣。曹劌春秋 曹沬。他認為作戰全憑勇氣,擂第一通鼓,戰士勇氣旺盛,再而衰,三而竭。後比喻振作勇氣。  

2.同「握髮吐哺」,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王祥自幼喪母,繼母不慈,極盡刁難之事,然仍非常孝順。母欲食魚,天寒地凍,解衣臥冰求魚;母思黃雀炙,黃雀自入,雙親終被的孝行所感動。  

4. 孫康因家貧,常利用雪光讀書。後用以形容在困境中勤苦讀書。  

5.同「名落孫山」,相傳孫山應試,考中最後一名,與其同往的鄉人兒子落選。回鄉後,鄉人問兒子考中沒有,孫山回答:「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6.秦朝末年,項羽鴻門宴請劉邦時,項莊藉表演舞劍想刺殺劉邦。於是張良至軍門,樊噲問情況如何時,張良回答道:「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後遂以項莊舞劍指在表面事物之下隱藏了另外的意圖。  

7.同「舉案齊眉」,東漢 孟光送飯食給丈夫梁鴻時,總是將木盤高舉,與眉平齊,指夫妻互敬互愛的故事。  

8.春秋 季札北過君,君愛季札劍,季札為使上國,未獻,然已心許之。後還至,雖君已死,不背其承諾,乃解劍繫其冢樹而去。後傳為重友誼、守信用及弔唁亡友的典範。  

9.莊周在夢中幻化為蝴蝶,在天地間遨遊,逍遙自在,不知何為莊周。忽然醒來,發覺自己仍是莊周。後以此比喻人生變幻無常。  

10晉朝 殷羨,字洪喬,生性孤高,行事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曾奉命出任豫章太守,臨行,都下人士託他帶信件百餘封。行經石頭渚時,他將所託信件全部投入水中,道:「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後比喻書信寄失。亦作「洪喬擲水」。  

11.(歇後語)大眼瞪小眼。張飛的眼睛很大,針孔很小。張飛穿針比喻僅能大眼瞪小眼,而毫無辦法。  

12.曾參的兒子欲隨妻到市場,妻為阻止兒子前往,就哄說回來將為他殺一頭豬。等到妻回家之後,曾子便殺了一頭豬,表示對兒子的信用。  

13.潘岳,字安仁西晉中牟(今河南省 中牟縣東)人。美姿儀,出洛陽道,婦人嘗縈繞投果。為文詞藻絕麗,尤長於哀誄,有悼亡詩,為世傳誦。後孫秀誣以謀反,族誅。亦稱為「潘河陽」、「潘安」。  

14.戰國蘇秦未被秦王錄用,回家受到家人冷落,因而發奮讀書,打瞌睡時即用錐刺大腿,苦讀多年有成。後以蘇秦刺股比喻發憤苦讀。

 


[馬說]好馬大家看

◆教學資源 引用 (0) 發表迴響   

好馬大家看

古今往來,不知有多少英雄豪傑縱馬馳騁,成就下功名偉業。然而就如只有少數人名垂青史一樣,能夠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寶馬良駒也是級少數;由歷代英明聖主文字表彰或丹青造像的馬,更是少之又少。在此,特搜集刊錄以飧讀者。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415229.html?si=3


周穆王八駿

《拾遺記》: 一名 絕地,足不踐土。二名 翻羽,行越飛禽。三名 奔宵,野行萬里。四名 越影,逐日而行。五名 逾輝,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一形十影。七名 騰霧,乘雲而奔。八名 挾翼,身有肉翅。
驊騮、綠耳、盜驪、騏驥、纖離。 《水注經》:湖水出桃林塞之誇父山,其中多野馬。造父於此得驊騮、綠耳、盜驪、騏驥、纖離。乘以獻周穆王,使之馭以見西王母。
雷首良馬 《穆天子傳》:壬戍天子至雷首,犬戍觴天子雷首之阿,乃獻良馬四六。
翠龍 揚雄《河東賦》註:詩古曰:「翠龍,穆天子所乘馬也」。
玉馬 《瑞應圖》:玉馬者,王朝清明尊賢則至。
(馬肅)(馬霜)。括號內字為合字。鍵盤上打不出來。驦

《左傳》:唐成公有兩驌驦馬。一雲驌驦,馬色如霜紈。
沙丘馬 伯樂對秦穆公曰:「臣有所與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馬 《古今注》:一曰追風,二曰白兔,三曰躡景,四曰追電,五曰飛翩,六曰銅爵,七曰晨鳧。
楚騅 《史記》:項王駿馬名騅,常騎日行千里。及敗至烏江,謂亭長曰:「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以贈公。」
九逸 《西京雜記》:漢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駿足也。名曰浮雲、赤電、絕群、逸群、紫燕騮、祿螭驄、龍子、嶙駒、絕塵,號九逸。有來宣能御。
烏孫、天馬 《張騫轉》:元狩中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
宛天馬 宛王蟬封與漢約,歲獻天馬二匹。孟康曰:「言大宛國有高山,其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馬置其下,與集生駒皆汗血,因號天馬子。
蕭稍 《神異經》:大宛有良馬,鬣至膝尾垂於地,名曰蕭稍。
象龍 《馮奉世轉》:宣帝時至大宛,得名馬象龍而還。
步景 《洞冥記》:東方朔游吉雲之地。得神馬高九尺,股有旋毛如日月之狀;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晝光,毛色隨四時之變。西王母稅此於芝田,因食芝田之草。東王公棄之清津,因其而返,繞日三匝,入漢關,馬上睡眼不覺而至,名步景。
黃門四駿 《西域贊》:蒲稍、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註:孟康曰:「四駿馬名」。
大驪 光武以所乘大驪贈孝忠。
赤兔 《曹操傳》:呂布有駿馬名赤兔,常騎乘之。時人為之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的盧 《馬政論》曰:「顙上有白毛謂之的盧。」又曰:「上有旋毛及白毛者,謂之的吻,凶。」俗雲的盧非也。劉備避樊城之難,過檀溪,謂所乘馬的盧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馬達備意,一躍三丈。又庚亮所乘馬名的盧,殷浩以為不利主,勸市之。亮曰:「豈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
絕影 《後漢書》:曹公所乘馬名絕影。
白鶴 《拾遺記》:曹洪與魏武所乘之馬名曰白鶴。時人諺曰:「憑空虛躍,曹家白鶴。」
紫(馬辛)xin.括號內為合字。 《魏志》陳思王表文帝曰:「臣於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騂馬一匹,教令習拜。
驚帆 《古今注》:曹今有名馬名驚帆,言其馳驟烈風舉帆之疾也。 揚武 《晉安帝紀》:司馬休奔廣,所乘騅馬奔而馳之。後還荊州,加騅馬揚武之號。
赭白 《載記》:慕容有駿馬名赭白,有奇相逸力。比之於鮑氏驄,命銅鑄以圖其像,親為銘贊,鐫勒其傍,置之薊城東掖門。
赤龍駒 梁武帝天監四年,禊飲華光殿,河南國獻赤龍駒,能拜伏善舞。詔張率,周興嗣為賦,帝以為工。
赤蛇 《靈鬼志》陳安為河間王顒給使,常乘駿馬非常。後馬死,雙赤蛇出其鼻。
龍驤 《齊書》:齊太祖常乘所騎赤馬入殿。及踐祚號此馬為龍驤將軍。
閃電 《魏志》:突厥大畏長孫總管,見其馬稱為閃電。王曰:「將軍威行域外,遂名其馬為閃電。一何壯哉!」
青海驄 《隋書》:吐谷渾有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動輒方牝馬與其上,言其龍種。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日行千里,故世稱青海駒。
獅子驄 《朝野僉載》:隋文帝時,大宛獻千里馬,其鬃曳地,號曰獅子驄。惟郎將裴人基能馭之,朝發西京,暮至東洛。隋後不知所在。
忽雷駁 唐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於酒。每月於中試,能豎越三領地黑氈。及胡國公卒,嘶鳴不食而死。
決波瑜 《酉陽雜俎》:決波瑜善走,歷門三限躓,太宗尤惜之。隋內庫有交臂玉猿,特表其轡。
唐太宗十驥 《唐書》:骨利干遣使獻良馬十匹,唐太宗為之制名,號為十驥:一曰騰霜白、二曰皎雪驄、三曰凝驄、四曰懸光驄,五曰洪波瑜、六曰飛霞驃、七曰發電赤、八曰流星騧,九曰翔麟紫、十曰奔虹赤。
昭陵六駿 唐太宗平竇建德諸人及東郡,所乘六馬曰青騅,曰什伐赤,曰特勒驃,曰颯露紫,曰拳毛騧,曰白蹄烏,乃琢石為象並贊可昭陵。
黃驄驃 《東志》:唐太宗破竇建德,乘馬名黃驄驃。命樂工制《黃驄疊》,曲宮商也。
蹀馬 《通典》:唐翔麟鳳苑廝蹀馬,俯仰騰躍皆合節,朝會用樂,則兼奏之。
太原異馬 唐開元十二年,太原獻異馬駒,其耳如筒,左右各十六肋,肉尾無毛。
滑州龍子 唐開元二十九年,滑州刺史李邕獻馬一匹,肉鬃麟腮,嘶不類似馬聲,日行三百里,名曰龍子。
紅玉、紫玉、平山、凌云

『飛香、百花輦 唐天寶年間,大宛進汗血馬六匹,名紅叱撥、紫叱撥、青叱撥、黃叱撥、丁香叱撥、桃花叱撥,上乃改名紅玉、紫玉、平山、凌云『飛香、百花輦,命圖於瑤光殿。
唐舞馬 《明皇雜錄》:玄宗教舞馬四百蹄,分為左右部,有名稱曰某家驕,其曲曰《傾杯樂》。數十馬皆衣以錦繡,絡以金鐸。每樂作,奮手鼓尾,縱橫應節。
九花虯 《伽藍記》:代宗時李懷仙貢名馬,額高九尺,毛拳如麟,身被九花,故「九花虯」。帝以贈郭子儀曰「此馬高大,稱卿儀質,並紫玉鞭轡贈之」。
照夜白 杜甫《畫馬圖歌》:曾觀先帝照夜白,龍池十日飛霹靂。
寧遠馬 《續博物誌》:千里馬寧遠所獻。鬃拳紫色,狀如八駿。乘者必衣裘帽絮,似胡兒抱持。初駛三十里,則皆旁側難馴,又駛三十里外,乃駛然而去,唯聞耳旁風聲如飛箭。唐肅宗時,令李沁乘之往按保定,早發扶風,辰達保定,申歸奏事。
玉花驄 《萬花谷》:玉花驄,唐德宗馬名。杜甫詩:「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
望雲騅 《國史補》:德宗幸梁,唯御騅馬,號曰望雲騅。駕還,飼以一品料。暇日幸而視之,必常鳴四顧,若感恩之狀。後老死飛龍廄中貴戚畫為圖。
黃騮 《五代史》:漢王劉旻與周世宗戰北,乘黃騮馳歸,以金銀飾廄,食以三品,號自在將軍。
玉逍遙 《聞見錄》:仁宗御馬名玉逍遙,色白,乘之如輿輦也。闈人云:「馬行步有尺度,疾徐皆中節,御者行速,則以足闌之。」一日燕王借乘,即常鳴不行,王怒還之。帝以配南城馬鋪,久之復御,其行如初。帝升遐,從葬之陵下,悲鳴不食而死。
碧雲霞 《聞見錄》:梅聖俞序曰:「碧雲霞者廄馬也。」莊憲太后臨朝,以贈荊王,王惡其旋毛。太后知之曰:「旋毛能害人耶?吾不信。」留以備上閒,遂為御馬第一。以其吻肉色碧如霞片,故號之。
元佑三馬 宋元佑初,禽鬼張青宜結,百官皆賀,時西域貢馬,首高八尺,龍顱而風膺,虎脊而豹章。出東華門,入天駟監。振鬣長鳴,萬馬皆喑。父老從觀,以為未始見也。三馬者,西番駿馬。
義瑜 《桯史》:宋開禧間,九江戍校王成見病瑜,收秣之。寇李元礪犯龍泉,成出戰死,瑜屹立不去,悲鳴成側。寇顧曰良馬,取獻之。

[馬說]駢文大家學

◆教學資源 引用 (0) 發表迴響   

駢文大家學

駢文的名稱和特點

『兩馬並駕叫做駢』,『駢體文一般是用平行的兩句話,兩兩配對,直到篇末。』簡言之,駢體文是像用兩匹馬並駕一樣,自首至尾用兩兩配對的句子組成的一種文體。它一般採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唐柳宗元的《乞巧文》說:『駢四儷六,錦心繡口』,這是對這種文體特點的說明。這種文體在晚唐被稱為『四六』,李商隱文集的題目就稱為《樊南四六甲乙集》,自未至明,沿用『四六』的名稱,清代才稱駢體文,一般簡稱為駢文。

駢文是古代中國一種特有的文言文文體,其句多四六對仗,故又稱四六文,或名曰四六、駢儷、駢體等,具駢文要點而有押韻者稱駢賦。該文體在文學史上評價不高主要因為後期華而不實,適於寫景而不適於說理。

 

駢文有四方面的特點:

一、句式勻稱:

即兩個相稱的句子為一組,彼此相對,極為工整勻稱。讈句的基本結構有五種:四四,即四字句相對;六六,即六字句相對;四四四四,即上四下四和上四下四對相;四六四六,即上四下六和上四下六相對;六四六四,即上六下四和上六下四相對。在文中,大致是上述兩兩相對的句子的交互運用。

二、講求平仄:

駢體文在音韻美方面要求相當嚴格,就是要講究兩句之間的用字,基本上是要講求以平聲對仄聲,以仄聲對平聲,仄聲包括上聲、戈聲、入聲。駢文的平仄對仗起源於齊梁,大盛於盛唐。

三、用典:

古人又稱為用事。先秦古書用事者不少,漢代文章用典者更多。但到了魏晉以後,才以整篇用典為博雅,其主要目的是想使文章更含蓄、婉轉、精鍊、典雅。

四、講究藻飾:

即在詞語上講究華麗的色彩,因此,描寫頻色、金玉、靈禽、香花、異草、奇獸等語詞,就常被採用。如六朝不少駢文僅採用頻色一類的語詞,常佔全文的字數十分之一以上。

 

※駢文非韻文,駢文的韻律感乃是出自於其排比的句法而非使用韻字。

 

如果你要了解古文運動,就一定要知道,「古文」跟「駢文」的差別

1.古文→是指興盛於秦代以前的「質樸載道的散文→就是文章不拘格式,重視內容,且文章質樸的文章。」

2.駢文→是指秦以後,興於魏晉南北朝以後致唐朝的文章,「浮艷晦澀,注重排比對偶的文章(意思就是,內容只注重寫的華麗其實空洞不實,且常用「生冷字詞」→平常少用的難字,來使文章看起來更有學問的樣子,且注重排比對偶)。」又名又叫「四六文」,「西崑體」。駢:音(ㄆㄧㄢˊ)意思就是馬並排而跑,因而這樣就知道,這種文體必定很注重對偶了。

注:古文跟駢文雖各有興盛時期,但並不代表再不興盛的時期沒有人寫!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反而在不興盛的年代,寫古文的人,寫出更好的流傳千古的文章!

3.古文vs駢文

  古文興於秦代以前,道南北六朝被駢文取代,至唐朝仍然興盛。古文在魏晉南北朝最重要的名家就是「陶淵明」,當時因為興盛駢文,所以他一生都是窮困潦倒的喔。是後來宋以後古文又崛起才又重視他的文章!

  駢文並不是說完全不好,其實一開始雖注重對偶排比,但內容絕不空洞喔,只是到最後,只注重華麗的排比對偶,並沒有實際的效用了!且中國歷代駢文寫的最好的就是秦代宰相李斯了,他的駢文既華麗內容又充實是非常好的文章喔!(請參考李斯的諫逐客書)他算是寫駢文的始祖,不過駢文是到後來才興盛的喔!

4.古文運動

  由於駢文興於唐朝,但這種浮艷不實的文章漸漸受到當時一些士子的反彈,所以在初唐時陳子昂等人開始發起於寫古文的運動。但不幸並沒得到多大的迴響。

到中唐時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柳宗元也發起古文運動,更倡導出「文以載道、文以明道」(就是文章以是實用且用來說明義理的文章)的精神。可惜也是沒有成功。(注:唐宋八大家只有韓愈跟柳宗元是唐朝人)

  到了宋朝初期范仲淹也是古文的先鋒,但也沒引起迴響,到了宋代歐陽脩更倡導「明道致用」,古文才得到迴響,因為當時歐陽脩是朝中的宰相,且他倡導古文又得到一些士子的響應就是三蘇父子(蘇洵、蘇軾→即是蘇東坡、蘇轍)、曾鞏、王安石,所以才成功,奠定以後以古文為正宗的基礎!

 

注:唐宋八大家為: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歐陽脩、王安石、曾鞏。且唐宋八大家這個名詞是到明朝的茅坤寫的書才有開始說唐宋八大家這這名詞喔!會叫做八大家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對古文運動有所貢獻,所以才會被一起叫做唐宋八大家!

[馬說]千里大家馬

◆教學資源 引用 (0) 發表迴響   

千里大家馬

千里馬一詞,最早見於《楚詞·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以後中國正史中多次提到千里馬,如《史記·趙世家》:「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   千里馬的字面意思非常清楚,「那就是,能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良馬。   歷來人們大多認為,千里馬泛指一般好馬。所謂「千里」只是個虛數。因為現代人誰也沒有見過一天能跑500公里的馬,然而古代人卻在古籍文獻中多次提到他們的千里馬實實在在跑出千里距離。看來問題主要出在「千里」這個長度上。   


  據考證,周朝時代的1華里折合現代長度只有298.65米1000華里就是現代的298.65公里。如以一個白晝12小時計算,平均每小時只需跑完24887.5米即可。對於馬來說,這是極慢的速度,僅僅與「快走」差不多。   實際的長途行進,不可能連續不斷的跑上12個小時,而是用某種「中速」。比如,每秒鐘行進10米,每小時行進36公里。那麼,用8個多小時跑完千里路程,其餘3個多小時用於途中的吃喝休息,應該說是符合邏輯的事情。   由此可見,千里馬跑的並不像許多人想像的那麼飛快。事實上千里馬只是具有非常持久耐力的良馬。 那麼,中國古代究竟有沒有這樣的良馬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知道,古代蒙古大草原,綿亙萬里,水草極為豐美。在如此遼闊的原野上,不但生棲著野馬、野牛、野養等各種食草動物,還生活著老虎、豹子、豺狼等食肉動物。在這個生態平衡、相互依存的環境裡,虎狼們的追殺逼迫著野馬加快自己的奔跑速度,形成你快我也快,快勝慢汰的進化循環。   待到中華先民們深入草原捕捉野馬的時候,可以肯定的說,很多野馬都是名副其實的千里馬。考證古籍,著名的周穆王八駿是為其駕車的造父在山西商縣華陽山捕獲的野馬,而婦孺皆知的九方皋相中的「千里馬」也是在一個被稱為沙丘的地方捕到的野馬。   由此可見,中國歷史上的確有過名副其實的千里馬,這些良馬可在一個白晝內行進298.65公里,達到當時長度概念上的「千里」標準。

造成後世中國人不相信真有千里馬的原因有兩個: 度量衡制度改變造成概念理解誤會。 就眼見為實而言,現代人已經無法看到能夠日行298.65公里的馬了,因為缺少虎狼在廣闊草原上的追逐,家馬也就逐漸失去了馳騁千里的勇力。

汗血馬 公元111年和公元104年,雄才大略的中國漢武帝兩次發兵大宛(今中亞土庫曼斯坦共和國),擄回他夢寐以求的大宛馬。從此,世界馬學歷史上又增加了中國創造的兩個新詞「汗血馬」和「天馬」。 大宛馬今稱阿哈馬(AKHL-TAKE)。系由居住在土庫曼阿爾卡綠洲的泰克部落人經千年培育而成,這種比著名的阿拉伯馬更早育成的人工品種,呈典型的沙漠馬特徵:體高中等,體型纖細,清秀,乾燥,皮膚極薄,既耐嚴寒、酷暑,又耐飢渴,速度快持久力強,是世界工人的古代良種馬之一。

[心中的燈]心燈大家點

◆教學資源 引用 (0) 發表迴響   

心燈大家點

 

※貶義詞辨識
1. (ˇ)牛鬼蛇神 1.比喻內容荒誕不經的作品或形形色色的壞人。  
2. ( )汗牛充棟 2.充棟指書籍繁多,堆滿屋子,充塞棟梁間。汗牛指運送書籍時,牛馬負載,累得出汗。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  
3. (ˇ)衣冠禽獸 3.空有外表而行同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  
4. (ˇ)偷雞摸狗 4.偷竊的行為或指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也可比喻男女間不正常的關係。  
5. ( )投鼠忌器 5.想擲打老鼠,卻擔心老鼠身旁的器物被擊壞而不敢下手。後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下手。  
6. (ˇ)吠聲吠影 6.一隻狗看見人吠叫,其他的狗也跟著叫。比喻世人不辨真偽,盲目附和傳說。亦作「吠形吠聲」。  
7. (ˇ)率獸食人 7.帶領野獸吃人,後比喻虐政害民。  
8. ( )噤若寒蟬 8.蟬嘶於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為蟬到寒天,不能發聲,乃以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  
9. (ˇ)沐猴而冠 9.沐猴,獼猴。沐猴而冠指獼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帶。原典故是比喻楚人(項羽)的性情暴躁,後譏諷徒具衣冠而沒有人性的人。  
10. ( )吳牛喘月 10.江 淮一帶的水牛怕熱,看見月亮以為是太陽,便喘息不停。比喻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而過分害怕驚懼,或形容天氣酷熱。  
11. (ˇ)一丘之貉 11.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  
12. (ˇ)聲色犬馬 12.嗜好歌聲、美色、養狗、騎馬等的荒淫享樂。  
13. (ˇ)煮鶴焚琴 13.把鶴煮了吃,把琴當柴燒。比喻殺風景的事。同「花下晒褌」。  
14. ( )泥牛入海 14.泥塑的牛一旦掉入海中,立刻瓦解。比喻一去不復返。  
15. (ˇ)兔死狐悲 15.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16. ( )獨占鰲頭 16.中了狀元。科舉時代,進士中狀元後,立在殿階中浮雕巨鰲頭上迎榜,故稱為「獨占鰲頭」。後亦稱在競賽中獲得第一名。  
17. (ˇ)狗茍蠅營 17.像狗般地搖尾乞憐,像蒼蠅般地到處鑽營。比喻到處鑽營,不擇手段的卑劣行為。  
18. ( )杯弓蛇影 18.相傳漢 杜宣夏至日赴宴,見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飲。酒後胸腹極痛,醫治不癒,後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於是病痛立刻痊癒。後比喻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驚惶。  
19. (ˇ)鸚鵡學語 19.鸚鵡學人說話。後以鸚鵡學語比喻人云亦云,搬嘴弄舌。  
20. ( )驚弓之鳥 20.魏國射箭能手更羸僅是拉動弓弦,不用箭,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便因過度驚懼而落下的故事。比喻曾受打擊或驚嚇,心有餘悸,稍有動靜就害怕的人。  
21. ( )狐死首丘 21.傳說狐狸死時,頭必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對故鄉的思念。  
22. (ˇ)城狐社鼠 22.以城牆為窩的狐狸,以土地廟為窩的老鼠。比喻憑藉權勢而肆意為惡的人。  
23. ( )門可羅雀 23.漢朝 翟公官居廷尉時賓客盈門,失官後門前冷落,可張網捕雀。後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從擁有權勢到離開政治中心後門庭冷落、賓客稀少的景況。  
24. (ˇ)暴虎馮河 24.暴,徒手搏鬥。馮,徒步渡河。暴虎馮河指空手與虎搏鬥,不靠舟船渡河。比喻人有勇而無謀。  
25. (ˇ)為虎作倀 25.相傳被虎咬死的人,靈魂將成為鬼而為虎所役使。比喻助人為虐。  
26. ( )孤雲野鶴 26.比喻閒逸自在,不求名利的隱士。  
27. (ˇ)畫蛇添足 27.戰國時有楚人以比賽畫蛇決定誰可以喝酒,有人畫好後又添畫四隻腳,此時第二個人也已畫成,第一個人則因為多畫了根本不存在的蛇足,反而失去本已贏得的酒。後比喻多此一舉而於事無補。  
28. ( )塞翁失馬 28.古時候邊塞上有個老翁,丟了一匹馬。別人去安慰他,他卻說:「怎麼知道不是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這匹馬果然帶著一群好馬回來了。比喻禍福時常互轉,不能以一時論定。  
29. ( )杳如黃鶴 29.荀瓌於黃鶴樓上休憩,遇一賓客駕鶴自西南雲際間飄然而下。賓主歡對後,客乘鶴辭去,杳然無蹤。後比喻一去不返,無影無蹤。  
30. ( )庖丁解牛 30.文惠王時有位廚師善宰牛,且技巧極為熟練。後比喻對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31. (ˇ)鳩占鵲巢 31.鳩不自築巢而強居鵲巢。後多比喻以霸道強橫的方式坐享別人的成果。  
32. (ˇ)雞鳴狗盜 32.戰國時秦昭王囚孟嘗君,打算加以殺害。孟嘗君的門客,一個裝狗入秦宮偷狐白裘;另一個學雞叫使函谷關關門早開,孟嘗君因此而脫難。後以此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  
33. ( )兔起鶻落 33.兔子剛躍起,鶻鳥就猛衝下來。比喻動作快速敏捷。後常借比喻書寫作畫時下筆疾速。  
34. ( )風聲鶴唳 34.東晉時秦主苻堅率眾列陣淝水,謝玄等以八千精兵渡水還擊,秦兵大敗,潰兵聽到風聲和鶴鳴,皆以王師已至。後形容極為驚慌疑懼。  
35. (ˇ)魚目混珠 35.以魚眼睛混充珍珠。比喻以假亂真。  
36. ( )過江之鯽 36.鯽魚成群游過江面。比喻來往的人眾多,或追求時髦流行的人很多。  
37. ( )倚馬可待 37.晉朝 桓溫領兵北伐,命令袁虎斜靠著馬寫一篇告示,袁虎不一會兒即寫滿七張紙,而且文情並茂。後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  
38. (ˇ)鬥雞走狗 38.古時使雞相搏鬥,使狗相競走的遊戲。泛稱紈褲子弟所做的消遣。  
39. ( )馬首是瞻 39.瞻,看。馬首是瞻原指作戰時,士兵依主將的馬頭決定前進的方向。後比喻毫無主見,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不敢稍加違背。  
40. ( )新鶯出谷 40.比喻人的歌聲,宛轉清脆,悅耳動聽,如黃鶯在山谷間鳴叫般。

[壓不扁的玫瑰]春光大家關

◆教學資源 引用 (0) 發表迴響   

春光大家關

 

詩句中的花卉

1.譯:夜裡下大雪,使人覺得好像忽然在一夜之間,春風已經吹了起來,使得那千千萬萬的樹枝上,全開滿了雪白的梨花似的。→用梨花來形容雪花的潔白掛滿枝。  

2.譯:去年的今天,這戶人家的家裡,人面桃花相映紅,有美人如盛開桃花般的美麗。  

3.譯:雞冠花的花色豔紅,原本就像是由胭脂所染紅的。而今日看來,為何顏色輕淺,就像畫淡妝一般呢?  

4.譯:在這農曆的二月天裡,沾人衣服直要潮濕的,是那杏花開時常下的杏花雨;吹人臉面而不覺寒冷的,是那楊柳樹中吹來的楊柳風。→ 寫二月春天天氣的可愛。  

5.譯:看那一望無際的碧綠蓮葉,好像與天空連接在一起似的,而陽光照映下的荷花嬌豔欲滴,展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鮮豔色彩。→詩人用近似誇飾的筆法,把西湖勝景用色彩對比來描寫。  

6.譯:重陽節過後欣賞菊花,但覺顏色更加鮮明,就在破籬笆外,不畏秋霜,依舊盛開著。  

7.譯:百花常恨春風無情,總是將他們吹落到地上。只有楊花,獨自喜歡隨著春風飛舞在空中。  

8.譯:群花中,只有牡丹稱得上是國色天香的姿態。正當它的盛開時節一到,總是會驚動京城裡的人們爭相來欣賞呢!  

9.譯:梅花太多,實在來不及看,有什麼辦法可以把自己變成千萬個身子,好讓每一棵梅花都有一個陸放翁站在那裡觀賞。→表達詩人對梅花的愛慕之情,兩者同樣有著高絕潔淨的氣質。  

10.譯:當秋天吹起,秋天到來時,吹得薔薇花落滿地,種薔薇的人應知道為什麼滿亭都是荊棘了。薔薇:一種主要供觀賞的落葉籐蔓植物,枝上密生小刺。荊棘:泛指山野叢生的帶刺小灌木。

 


Design by JuliettaRose Studio. Powered by Lifetype